|
亚洲低碳技术和创新大会暨第三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会议——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分论坛顺利召开发表时间:2023-06-25 11:41 2023年5月28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分论坛”在珠海顺利举办,国内外众多CCUS领域内的学者专家、企业工程师代表分享了国内外前沿二氧化碳捕集技术、CO2转化利用技术与应用、地质封存以及国内和英国CCUS集群规划研究进展。分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举办,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承办。 该分论坛是5月26-28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举办的“亚洲低碳技术和创新大会暨第三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的第八分会场。该场大会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际机构代表、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管理部门代表以及领军企业家,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内国际热点议题作高水平的学术、技术报告。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分论坛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分论坛”分为开幕致辞、专题研讨和圆桌讨论三大环节,主管部门代表、国内外CCUS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工程师代表介绍了国内外CCUS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并围绕CCUS技术发展面对的挑战以及CCUS集群与区域发展机遇展开了激烈讨论。 开幕致辞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分论坛”上,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黄晶主任做开幕致辞。黄主任表示,发达国家在CCUS技术发展中进行了大量探索,看待CCUS应具备全球视野,不应局限于国内。国内发展CCUS项目时,也不应该一味的追求CCUS项目的规模。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丁辉处长致辞指出,CCUS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以及气候变化的应对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团结国内研究机构加快CCUS技术发展,更要推动金融机构支持CCUS技术。 会议专题研讨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进展与应用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处研究员吕吴东分享了《我国CCUS技术进展与未来展望》,指出CCUS作为一项关键减缓气候变化技术的角色不断得到强化。随着全球气候目标共识达成,CCUS技术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和推广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此外,还详细的分析了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CCUS技术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孙张伟主任则对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进行了介绍,孙主任认为碳捕集技术是CCUS的成本和投资的关键环节。其中,高浓度碳捕集技术成熟,技术能耗和成本相对较低,已达商业化应用;而低浓度碳捕集技术能耗和成本总体偏高,但其对应的碳排放量巨大,是CCUS碳捕集环节发展的主战场,低浓度碳捕集技术发展任重且急迫,需要加强捕集材料和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化示范。 图 孙张伟介绍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油气地质室高级工程师袁勇介绍了我国海域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封存基本地质条件较好且潜力巨大,下一步建议加快海域封存的场地评价,开展沿海地区碳源碳汇匹配工作,布局海洋CCUS技术示范区建设。 图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油气地质室高级工程师袁勇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孙玉玲副研究员团队则从近年来发表的SCI论文入手,比较了中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在发展CCUS技术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论文产出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表明我国具有较强的科技研究实力和基础。部分方向具有引领性,但与科技强国相比研究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CCUS重大研究专项的部署,在直接空气捕集、BECCS等新型CCUS技术战略部署和研发示范存在差距。 会议专题研讨二:碳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规划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员、海化所副所长、冰岛科学院院士傅维琦分享了《微藻固碳及其资源化关键技术》,介绍了微藻固碳技术发展的过程,以及团队目前所进行的多个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阐明了微藻受光驱动的生理学特性和适应性进化的可行性”,“利用转录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解析了抗逆境的机制和调控网络”等多项研究成果。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玄晓旭所在团队聚焦CO2加氢制甲醇CO2利用技术,会上玄副教授分享了课题组的多个创新成果,在CO2制其他C3产物催化剂的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玄副教授团队也已与热电厂、化工厂建立合作,开展CO2制甲醇的中试项目。 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CCUS项目总监夏菖佑博士介绍了团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作开展的国内首项基于省级层面开展的二氧化碳产业发展与路线图研究。报告中指出,宁夏能源消费格局“一煤独大”,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高碳排放特征明显,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宁夏的减排潜力巨大。建议宁夏遵循“碳价引导、有序推进”“统筹发展、重点突破”“先行先试、防范风险”“开放合作,协同联动”四条原则,以企业牵头、政府支持、高校院所支撑的方式稳妥有序推进碳产业发展,打造全国碳利用技术示范和应用中心。围绕激励政策、行业标准、产业上下游协作机制、技术创新与示范体系、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形成碳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努力推动二氧化碳产业成为宁夏实现双碳目标、打造“六新”产业体系的重要牵引。 图 夏菖佑分享宁夏二氧化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成果 广东润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黎明介绍了华润电力CCUS测试平台,该平台主要用于CO2胺吸收法和膜法捕集的测试,产出的液态二氧化碳达到99.9%食品级要求。已完成国内溶剂测试4项、国外溶剂测试2项、国外膜组件测试1项,正在排期待测试的溶剂3种。除了碳捕集技术的测试以外华润电力还积极进行碳利用技术的探索和测试,组建微藻固碳实验室、微藻氧吧项目、藻光一体化项目等等。 图 胡黎明介绍华润电力CCUS测试平台 会议专题研讨三:CCUS集群规划研究 英国CCS中心主任、谢菲尔德大学教授Jon Gibbins介绍了《英国CCS集群布局情况》,详细讲解了英国4个净零排放产业集群的规划。4个集群重点支持打造CCS+制氢的产业集群,共规划了超过100个碳捕集项目,截至到2023年5月,已经有多个具体项目已经进入最终投资决定(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FID)阶段。 湛江湾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方小宇围绕《广东CCUS源-汇条件与粤西发展规划》,对广东省CCUS发展及集群规划进行了简单介绍,进一步分享了关于广东省可以优先开展CCUS集群项目的粤西集群的情况以及CCUS集群化发展的难点。 圆桌讨论:CCUS集群与区域发展机遇 会议最后,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CUS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伦敦大学学院基建与可持续转型首席教授梁希主持,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能源专家翟永平,中油气候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监薛华,延长石油研究院采收率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江绍静,湛江湾实验室主任委会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绪深,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鸿起,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员康国俊参与了圆桌讨论,围绕CCUS集群与区域发展机遇展开探讨。 图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议题1:CCUS技术发展面对的挑战 对于CCUS技术发展面对的挑战,专家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 社会的接受度。目前人们对CCUS技术的认识普遍不足,甚至唯恐避之不及,CCUS教育或者说科普工作还有待加强。2.成本问题。驱油项目作为最有潜力的消纳方法之一,收益率不到6%。大型火电厂若开展全容量捕集,对电价上涨的影响非常大,测算结果表明,发电厂的脱碳将让度电成本升高0.25元。CCUS技术仍处于较不成熟阶段,仍需各方加强合作推动技术商业化。3. CCUS技术市场化和商业规模发展不足。双碳政策以后,减碳技术的投资市场比较火热,但大都集中在新能源和电池等领域,对负碳技术的投资不到1%。另外,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为企业营造一个良性的成长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碳交易价格仍然处于低位水平,CCUS技术可以考虑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激活行业发展。4.政府在CCUS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政府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量对于CCUS技术一直处于犹豫状态。但是,多位专家都表示CCUS的规模化、商业化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都离不开政府的引领。发展CCUS项目时更要求企业将项目风险的把控和安全性的保证放在第一位。 圆桌讨论议题2:CCUS集群开发过程中的企业协同 当被问到“CCUS集群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开发过程中对相关企业进行协调工作等方面有何建议”,各位专家表示:1.在未来CCUS集群中,民营企业将在技术创新中更具活力,可能会对CCUS技术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腾讯的碳寻计划就是对这个想法的一个推动,对初创企业进行支持。2.集群化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迫在眉睫。3.集群化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牵头,一个或多个有能力的推动方“挑大梁”,协助地方政府做相应的规划,再在政府的支持下吸引更多的相关方加入,实现集群最大的作用。4. 对集群的建设也必须包括检查指导,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考察,有问题的企业需要整改完善,避免豆腐渣工程。 分论坛最后,梁希教授做总结性发言,对前来参会的CCUS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并对CCUS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美好的祝愿和展望。希望通过共同努力,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编辑 | 高志豪、刘牧心、余晓洁 审核 | 夏菖佑、王莉
文章分类:
中心动态
|